8 月 24 日,國際研究機構 Everest 集團發布《2021 PEAK Matrix? 對話式 AI 產品評估報告》,來也科技作為唯一一家中國廠商入選,被評為“主要競爭者”。繼我們的 RPA 產品入圍魔力象限后,此次對話式 AI 產品再登上世界級頒獎臺,不僅在愿景與能力、市場影響力雙維度遠超包括 UiPath 在內的多家 RPA 廠商選擇的對話式 AI 技術合作商,也正式宣告了來也科技的 RPA+AI 技術能力,均已經邁入全球領先陣營。
L A I Y E
全球IT采購風向何處?
中國答案“來也”
以 Everest、Gartner、IDC 等為代表的國際重要研究機構,長期關注企業級軟件和信息技術領域,通常通過年度報告的形式,將細分領域的產品技術趨勢、對頭部技術廠商的評估,介紹給關注數字化轉型的企業 CIO (首席信息官),因此也有 IT 采購風向標之稱。在過去幾年,我們看到華為云、阿里云等“大廠”都曾進入這些機構報告,代表著中國的技術廠商已經進入各國企業 CIO 的采購視線,甚至站在了世界技術前列。
回顧過去 2 個月, Everest 是第 4 家將來也科技納入其年度報告的國際重要研究機構:
7 月 26 日,Gartner 發布年度報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魔力象限》,來也科技代表中國廠商首次入選,與 UiPath 等老牌廠商共同被重點推薦
7 月 22 日,IDC 首次發布 RPA 報告《IDC MarketScape:中國 RPA 軟件平臺廠商評估》,認為來也科技位居中國市場“領導者”,戰略水平位于報告最前沿
6 月 15 日,來也科技作為唯一一家中國廠商,入選 HFS Research 關于亞太 RPA 市場的報告《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 Software Products Analysis — Asia Pacific》
以往在云數據庫、ABI(分析與商業智能平臺)、APM(應用性能檢測)等領域,通常進入成熟應用期后,中國廠商才能達到與國際一線廠商同臺競技的水平。今年,Gartner 是連續第三年發布 RPA 領域的魔力象限報告,Everest是第一次發布對話式 AI 領域的 PEAK Matrix? 報告,來也科技就已入選其中。國際重要研究機構不約而同地高度關注中國 RPA 廠商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反映了一個重要趨勢——中國的技術廠商正在從跟隨全球技術創新趨勢去開發產品,進入到從早期就參與進全球技術創新,并快速邁入領先陣營。
L A I Y E
放眼全球,
如今RPA廠商拼的是什么?
“一家 RPA 廠商的核心技術競爭力是什么?”是來也科技發展過程中我們不斷探求的重要問題之一。
在傳統認知中,對于 RPA 廠商,AI 相關技術往往作為“超綱題”出現。但是,在我們看來,RPA 和 AI 技術都是必修課。結合以上報告,我們的觀點正在被市場驗證:
“對話式 AI”是實現端到端自動化的關鍵
站在 RPA 技術與 AI 技術的交匯處,來也科技在 2020 年初就曾發出預測:NLP (自然語言處理)將成為各大 RPA + AI 廠商誰能制勝的關鍵戰場之一。在近期市場報告中,我們不難發現多家研究機構也在“不謀而合”地關注一個問題—— RPA 已經可以模擬人類的雙手實現單點場景的自動化,但何時才能模擬人類的溝通交互,實現完整業務流程的自動化?
現如今,基于 NLP 技術的“對話式 AI”已經為業內公認的答案——將 RPA 與對話式 AI 產品結合,在業務前端,通過對話式 AI 與終端用戶交互,收集業務所需信息;在后端,通過 RPA 機器人錄入信息、處理信息,即形成了貫穿整條業務線的“端到端的自動化方案”。
RPA 的易用性和平民開發者規模的增長,
日益為行業關注
Gartner 在今年的魔力象限報告中首度提出“RPA 軟件工具必須能讓平民開發者搭建出自動化腳本”。平民開發者,通常是指非技術背景的企業普通員工、業務人員。如何將這一需求實現?
答案既在于軟件易用性的提升,也在于社區版的推廣,從本質上講,這兩方面是互相支撐、互為驗證的關系。也就是說,包括目前大熱的“低代碼”能力在內的所有產品易用性探索到底夠不夠好用,都需要不斷通過社區版在平民開發者一側驗證;而想要形成平民開發者的規模,首先也需要足夠易用的 RPA 平臺,特別是社區版產品。在來也科技,目前基于我們的對話式 AI 技術,我們的 RPA 平臺也突破性的實現了對話式流程生成功能,即便沒有任何軟件技術經驗的業務人員,也可以輕松搭建一個機器人助手。
大型企業的智能自動化實踐,將推動
RPA 廠商能力蛻變,實現市場規模躍升
目前在全球 RPA 領域中,既有服務于金融、財務等自動化相對成熟領域的老牌軟件廠商,也有服務中小型垂直行業的新晉廠商。我們認為,想要進一步釋放 RPA 市場潛力、實現產品能力與市場規模水平的雙重躍升,仍然取決于電力、通信、金融、零售等行業的大型企業,以及智慧城市、政務服務、公共醫療等關鍵公共服務領域的智能自動化應用實踐。其中,以 500 強為代表的大型企業,因為其豐富的業務場景,強烈的自動化轉型意識,吸引了 RPA 廠商,成為重點“戰場”,而經歷了中國大型企業智能自動化場景磨煉,國內RPA廠商將實現產品能力和服務體系的蛻變。
L A I Y E
來也科技何以
持續入圍國際領先陣營?
無論是此次入選《2021 PEAK Matrix? 對話式 AI 產品評估報告》,還是之前入選 Gartner 的魔力象限、IDC 的 MarketScape 報告,我們的產品創新、市場洞察、生態規模獲得國際機構認可,核心來自于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積累,同時,這也將成為我們與行業伙伴們需要持續發力、不斷鞏固的方向:
人工智能研發基因,
助力產品創新長跑
根據獨立研究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去年年底對于中國市場的研究:中國RPA廠商分為3類——企業級RPA 軟件、領域聚焦型、智能自動化(如:來也科技)。從目前中國 RPA 廠商的整體技術布局來看,以上3種類型的廠商都在提升自身的"AI 能力",但是技術創新并非一蹴而就,具備 RPA+AI 雙重“基因”,預先完成技術布局,還是會在產品技術端占據較大的先發優勢。
我們的團隊一部分來自百度的智能語音助手團隊,在 NLP、對話式 AI、 OCR 等方面,幾乎是中國市場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另一部分脫胎于自動化軟件"按鍵精靈"的原班人馬,在 RPA 領域耕耘 20 年。以人工智能驅動的變革性的智能自動化產品,既是來也科技必然的成果積累,也是我們獨特的優勢所在。
比如在上一部分我們提到的"對話式 AI"產品,RPA 行業內廠商往往選擇與外部技術伙伴合作,比如 UiPath 在去年就曾宣布與國際知名廠商 Druid 建立合作。但是對于核心的 AI 技術,來也科技堅持自研模式+預先布局。在本次《2021 PEAK Matrix? 對話式 AI 產品評估報告》報告中,獲得的評估結果更是遠超 Druid。
合作伙伴與開發者生態規模,
是 RPA 廠商的生命線
自 2019 年第一份 RPA 魔力象限報告發布以來,廠商的生態建設成果,一直是各大機構持續追蹤的行業性進展,也是 UiPath 獲得高度認可的理由。
此次魔力象限報告中,來也科技的 500 家合作伙伴、 40 萬名社區開發者,以及因此構建的服務拓展能力,是被 Gartner 認可的重點。我們曾經 C+ 輪融資時表示:會在三年內打造全球最大的軟件機器人開發者社區和機器人交易市場,并在 2025 年前通過校企合作和社區運營認證 100 萬開發者。
構建幾十萬規模的開發者社區并不容易,而且我們的開發者中,很多都是前文所說的平民開發者。在這一過程中,社區版 RPA 軟件,一直是我們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我們不斷將社區版推廣到更多的開發者,檢驗了我們的創新是否解決了他們關心的問題,易用程度是否為他們所認可;同時,通過足夠簡單便捷的體驗,也讓更多對 RPA 有興趣、希望提升效率的財務人員、業務人員、IT 顧問,盡早享受到了智能自動化產品帶來的價值。
中國市場日益為全球關注,
在中國市場打磨出世界級產品
曾經行業內討論的問題在于“中國市場在全球 RPA 市場到底價值幾何?”但是如今,更多國內外機構關注的,是中國 RPA 市場將為全球帶來哪些重要影響? IDC 曾經發布預測,到 2023 年全球 RPA 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 39 億美元,2018-2023 年復合增長率為 36%,其中中國 RPA 市場 2018-2023 年復合增長率則高達 64%。
得益于中國科技領域的創新氛圍和政策支持,本土代表性 AI 廠商的技術實力一直處于國際領先梯隊;也正因為中國 AI 廠商對市場的拉動和教育影響,大型企業相對于海外,更關注 AI 及相關技術的應用。具體到對 RPA 產品的期待上,企業就會更關注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
在空前的增長機遇下,我們堅信中國市場需要真正理解中國企業業務特點、流程特點、AI 能力訴求的 RPA 產品,而非照搬海外產品模式。
來也科技對于中國市場客戶的理解力和與之對應的產品、方案、服務能力,也是此次被多家機構高度認可的原因之一。Gartner 甚至表示,來也科技的產品反映出了中國 RPA 市場的發展方向。
來源:來也科技
來源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SefOtn6ro27_nTQEM9gqLQ